台钓用品网

为什么养鹦鹉鱼的鱼缸水容易发黄?

12-25

为什么养鹦鹉鱼的鱼缸水容易发黄?


哗仔说鱼

对不起,我是哗仔!

关注哗仔说鱼,明明白白养鱼。大家好,我就是那个鱼和熊掌已经兼得的哗仔。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有关鱼缸水发黄的谣言。

养鱼超过三年的人都知道,许多鱼缸的水色容易发黄。在所有的这些发黄的鱼缸里面,养鹦鹉鱼的鱼缸占据半壁江山。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呢?

难道真的是像很多观赏鱼新手认为的那样——是饲料厂家在饲料里参杂了很多廉价的人工色素吗?

经常有鹦鹉鱼玩家跑来咨询哗仔,问有没有哪款鹦鹉鱼鱼粮是不会造成水发黄的,可当我给他们做出推荐的时候,他们大多会惊叹道:这不就是我正在使用的那一款鱼粮吗?

于是,气氛就很尴尬了。

接下来,我就得花很长的时间来给它们解释鹦鹉鱼鱼缸水色变黄的主要原因了。

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我是很害怕见到鹦鹉鱼玩家来咨询问题的,因为回答他们的问题所消耗的时间太长了。

今天我打算打破这个魔咒,写一篇文章来彻底解释一下这个专属于鹦鹉鱼的怪现象,一劳永逸,希望对大家有些许助益。

好了,同学们请坐好,哗仔开讲啦!

备注:本文不去讨论因投放沉木和榄仁叶引起的水色发黄问题,因为那个问题实在太没有技术含量了,哈哈!

友情提示:本文适合鹦鹉鱼玩家,也适合那些鱼缸水正在发黄的观赏鱼玩家。预计阅读218秒。

非友情提示:哗仔的文章拒绝任何个人、任何公司和任何媒体的善意转载,更加拒绝那一小撮疑似不孕不育的伪原创作者的恶意洗稿。请你们自重!



鹦鹉鱼

究竟是谁在消化鱼粮?

在鹦鹉鱼鱼缸里,是什么让鱼缸水发黄?答:鹦鹉鱼粪便里的饲料残存色素。

饲料里的残存色素从何而来?答:从饲料里来。

那为什么鹦鹉鱼的消化系统并没有把色素吸收干净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观赏鱼是如何吸收营养物质的,这就要求我们先要对观赏鱼的消化系统有个最起码的了解。

我们都知道,鱼类的消化系统是由口腔、食道、胃(也有无胃鱼)、中肠,后肠、肛门及其附属腺体组成的。

观赏鱼通过眼睛和舌头来识别鱼粮,然后经过牙齿和口咽腔的碾压和撕裂,食物会经食道进入到胃部。

被粉碎后的饲料经胃酸的洗礼后,先是融合胆汁,然后进入中肠,再进入后肠,最后经肛门以粪便的形式排出鱼体。

请注意!在中肠和后肠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过度区域,中肠的内壁上有一层柱状分泌吸收上皮,而后肠的内壁上是一层扁平粘液分泌上皮,这就表明,中肠和后肠在功能上是有很大差异的。

请注意这个知识点,这在本文的最后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哗仔已经到大家在观赏鱼的消化道里旅行了一番,相信大家对观赏鱼的消化结构有了起码的了解了。

可是,哗仔打算再给大家泼一盆冷水。

我们知道,消化食物可分为两个步骤:分解食物和吸收营养。

现在哗仔问个问题:你觉得是谁在完成分解鱼粮为小分子营养物这个任务的?是观赏鱼的胃?是中肠?还是后肠?

是不是有点蒙?

哗仔给你正确答案是:以上都不对。

胃部的作用是分泌胃酸和暂存食物,不负责消化吸收;中肠负责吸收营养,但是它没有水解食物的能力;后肠负责排泄,更没有消化能力。

真正把食物消化分解成鱼体能够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的,其实另有其“人”。


五颜六色的鱼粮

被观赏鱼玩家忽视的消化酶

很多观赏鱼不知道,观赏鱼的胃部和肠道并没有消化分解食物的能力,真正把食物消化分解成小分子营养物的是消化酶。

鱼粮中的营养物质有三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当鱼粮进入观赏鱼的体内,负责把大分子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的是蛋白质消化酶,负责把脂肪水解成脂肪酸的是脂肪酶和胆汁,负责碳水化合物水解成单糖和双糖的是糖类消化酶,甚至还有专门负责水解纤维素的纤维素消化酶和负责水解几丁质的几丁质酶。

如果不把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容易吸收的物质,这些所谓的营养物质便只能以粪便的形式被排出鱼体了。

而负责向硝化系统内提供消化酶的主要器官是脾脏,辅助器官是胃和肠道,而比脾脏还重要的产生消化酶的源头却不是鱼的器官,而是鱼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

这就是我反对给新买的观赏鱼进行杀菌性防疫的其中一个原因。

当鱼体内的微生物群被破坏以后,肠道代谢能力就会紊乱,新鱼很可能会生病。

那这和鹦鹉鱼鱼缸水变黄有什么直接关系呢?

不急,我们继续往下看。

鱼粮

鹦鹉鱼鱼缸水发黄的真相

目前,主要用于鹦鹉鱼饲料的增色添加剂是虾红素和螺旋藻,而且以虾红素为主。

虾红素为脂溶性的β胡萝卜素,是绝大多数鱼虾蟹的发色元素,所以绝大多数以红色为主色调的观赏鱼的鱼粮都是以虾红素为必需原料的。

不知大家对一件事是否感到奇怪,这件事就是——鹦鹉鱼是高温高氧类观赏鱼。

要想把鹦鹉鱼养出最佳状态,起步的水温是28度,而非普通观赏鱼所要求的26度,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大家发现,只有在这个水温下,鹦鹉鱼的状态和色泽才能达到最佳。

可为什么一定要达到这个水温要求呢?

那是因为消化酶的另一个特性——水温越高,消化酶的工作效率越高。

还因为鱼类消化系统的一个特性——水温越高,鱼类肠道吸收小分子营养物质的效率越高。

当水温升高,鱼体内的消化酶数量才会达到巅峰,消化酶的活性才会越高,鹦鹉鱼吃掉的食物才有可能被最大限度的吸收掉,存在于鹦鹉鱼粪便中的虾红素才会越少。

当然,即使你把水温调到了指定数值,你仍然要遭遇水色发黄的困扰,那是因为鹦鹉鱼的基因决定的。

我们都知道,鹦鹉鱼本身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星球上,它是被人类人为制造出来的鱼种,它在繁殖方面的缺陷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缺陷——肠道的缺陷。

上文提到了,鱼类的肠道分为中肠和后肠,中肠负责吸收营养物,后肠负责向肛门输送粪便。

可鹦鹉鱼的肠道比较畸形,它的中肠长度明显比正常鱼类短很多。这就导致一个结果:鹦鹉鱼吸收营养的肠道比较短,鱼粮中的虾红素还没来及被吸收,就已经被输送到后肠了。

所以,鹦鹉鱼粪便中的色素含量就明显比其他观赏鱼粪便中的色素多。

这才是真相!


知识彩蛋

想知道哪种硝化细菌产品最靠谱吗?哗仔亲自制作的“淡水观赏鱼十大硝化细菌品牌排行榜”已经发布啦!点击下方蓝色小鱼图标,加入哗仔的观赏鱼圈子,排行榜就在那里。在哗仔的头条圈子里,你不仅可以学习到传说中的《哗仔养鱼笔记》,还可以学习到我的那些不可告人的养鱼小秘诀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敬请关注今日头条哗仔说鱼,带你明明白白玩转观赏鱼。

记得打赏呦!

火玫瑰蜘蛛

宠物为什么要驱虫